
2024年1至9月,东吴人寿新单标准保费占比同比上涨15.4个百分点,10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占比提升6.9个百分点,保障型业务占比上升14.1个百分点,意外险、健康险、年金险均有较为明显增长。
向上跃动的数字涌动着蓬勃发展的活力。东吴人寿作为全国首家总部设在地级城市的寿险法人机构,自2012年成立以来,已累计提供风险保障总额逾50万亿元,赔款给付近百亿元,总资产逾476亿元。当前,公司综合偿付能力191.11%,法人机构监管评级为二级,经营持续稳健。
保障民生福祉,服务实体经济。东吴人寿党委书记、董事长赵琨表示,东吴人寿作为市属金融国企,立足地方、深耕区域、服务大局,充分发挥保险作为经济“减震器”和社会“稳定器”的重要作用,通过丰富保险产品、创新服务模式,奋力在促进经济发展、改善民生保障、助力共同富裕中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,为“强富美高”新苏州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。
服务大局 聚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
10月15日,在第六届中新(苏州)数字金融应用博览会暨2024金融科技大会上,东吴人寿与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签署《战略合作协议》。双方将发挥协同效应,提升普惠民生效能,实现资源共享、政企联动。
这是东吴人寿服务地方发展的一个缩影。12年来,东吴人寿砥砺奋进,积极践行国企担当,不断提升保险保障民生福祉、服务实体经济的效能与层次,致力将自身发展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,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。
聚力发展民生保障业务,不断扩大普惠保险覆盖领域,打响东吴人寿民生保险品牌。早在公司设立伊始,东吴人寿就积极参与、高效开展民生保险业务,截至今年9月底,大病保险已累计赔付38.17亿元,受惠群众92.65万人。公司积极发展户籍居民重疾医疗险、意外险、新市民保险,与各级政府合作开展因病致贫合作项目、民生综合保险等。在民生保险基础上,公司推动建设多层次保障体系,今年9月23日,“苏惠保2025”焕新对来,更加突出普惠兼顾特惠,自付起付线大幅降至1.2万元,最高降幅40%,赔付惠及面预计将提高3至4倍。同时,东吴人寿还推出了“苏惠保”(少儿补充版)、“苏惠保”(青年版),分别为少年儿童和新市民新业态青年人群提供精准健康医疗保障。五年来,“苏惠保”累计赔付3.44万人次,赔付金额2.67亿元,有效提升了市民的重大疾病保障水平。此外,2023年公司非政策业务全年支付理赔款3.1亿元,理赔人次6.3万,豁免保费3553万元,助力多层次保障提质扩面。
发挥保险资金融通功能,主动融入“科技—产业—金融”新模式,资产端、负债端双向发力,推动形成“资金—资本—资产”的良性循环。负债端,在“苏惠保”项目理赔责任中专设“苏州创新药械目录”,纳入本地药企15种创新药并将赔付比例提升至最高90%,实现以保险为载体减轻客户高额自费药负担,由此带动本地创新药企市场培育开发。资产端,通过保险资金运用大力支持地方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。公司与苏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联合举办“保险资金服务苏州产业创新集群发展”对接会,推动各板块产业创新集群发展母基金项目落地,引入外部保险资金共同设立首个苏州专项保险资管产品。截至9月底,东吴人寿累计在苏投资余额85.6亿元,引资入苏余额123.8亿元(含实缴及认缴金额)。
深化改革 提升产品服务供给质效
9月11日,国务院印发《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》,为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。赵琨表示,“东吴人寿作为保险行业的一员,将积极贯彻落实新‘国十条’精神,以改革为抓手,推动供给能力、经营模式、体制机制创新,不断提升保险服务质效。”
在产品供给层面,完善产品功能体系。东吴人寿洞察市场需求特征及变化趋势,不断调整产品供给策略,实现供给类型更加多样、供给方向更加聚焦、供给范围更加全面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丰富普惠保险产品服务,加大惠民保险保障供给力度。继续优化产品结构,大力发展长期保障型业务,积极发展中长期的分红、万能险业务,创新发展中期年金和两全险业务,努力提升业务价值和客户价值创造水平。
在服务营销方面,着力打造创新商业模式。东吴人寿紧跟客户需求变化趋势,加快实现从渠道思维向客户思维的转变,将保险产品销售与健康管理、养老服务等增值权益紧密结合,不断拓展和丰富保险产品的内涵与外延,重塑并延伸保险价值链,开辟新的增长路径。通过构建多元化“服务+销售”场景,精准唤醒并定位客户的风险保障需求,提升客户的参与度和情感体验,进而增强客户的获得感与转化效率。值得一提的是,东吴人寿正积极探索“互联网+保险”服务新模式,参与支持苏州商业医疗保险“一键式”快速理赔体系建设,推进智慧客服项目群建设。
在体制机制方面,提升经营效率与效能。东吴人寿树立大保险观,改变传统保险业重规模、轻价值的发展理念,确立以客户为中心、聚焦价值、“保险+服务”的经营导向,坚持内涵式发展、特色化经营与精细化管理。通过改变经营逻辑,打造“资本—成长—盈利”的正向循环,实现量的合理增长与质的有效提升,从而驱动稳定有效的业务价值利润释放。加快数字化变革步伐,不断夯实数字“底座”,推动新质生产力与公司经营深度融合。同时,进一步优化市场化激励约束与人才发展机制,打造核心、专业人才团队,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。
多措并举 同频共振写好五篇文章
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,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,做好科技金融、绿色金融、普惠金融、养老金融、数字金融“五篇大文章”。“这是对传统金融体系的发展与创新,是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。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保险业应着力发挥经济‘减震器’和社会‘稳定器’功能,在做好金融‘五篇大文章’中发挥独到作用。”赵琨如是认为。
推动金融“五篇大文章”落地落实落细,东吴人寿持续发力、久久为功,坚持践行金融报国、保险为民初心,立足本地、顺势而为、多措并举,深入挖掘自身资源禀赋,逐步探索并建立具有本地特色的业务投资发展新格局、新模式。
布局科技金融,提升服务实体效能。从深耕区域出发,聚焦区位优势,围绕江苏省新兴产业发展及苏州市“1030”产业体系建设加大投资,重点支持科技型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融资服务,聚焦地方科技产业发展。
推进绿色金融,树立ESG发展理念。建立健全绿色投资管理体系,加大对绿色、低碳、循环经济等领域的融资支持力度。通过债权类项目、保债计划项目等加大对苏州市新能源、数字经济、绿色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。
聚焦普惠金融,参与社会治理建设。紧密围绕苏州多层次健康医疗保障体系建设,聚焦政府难兜底、商保未覆盖的空白领域,拓展商保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广度和深度,借助专业优势增强医保“补充”能效,更好发挥普惠型人身保险保障民生作用。
发力养老金融,夯实商保第三支柱。积极参与苏州第三支柱养老保险试点,创新模式,强化个人养老金市场培育,致力于实现老有所保、病有所医。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年金业务,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养老保障和财富管理需求。
创新数字金融,赋能经营提质提效。探索利用“人工智能+”推动业务、技术、数据融合,重视价值产出和数据安全,不断提高自身运营效率和客户体验,积极参与和助推苏州数字金融生态体系建设,赋能苏州打造数字金融城市。
锚定“1357” 以客户为中心推进发展
时针拨回2012年,东吴人寿从古韵今风的苏州扬帆起航,在“传播健康理念 守护美好生活”的嘹亮号角中踏浪而行,在“一份承诺 一生呵护”的实际行动中守护万家灯火,逐渐成长为一家横跨江苏、四川、河南、安徽、上海、山东六大省市,拥有135家各类分支机构的知名保险企业。
新起点上,如何再出发?“东吴人寿将坚持问题导向、目标导向,启动实施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型战略,锚定‘1357’实施路径,阔步迈向客户驱动、价值成长、特色鲜明的优秀保险服务商。”赵琨如是说。
“1”即围绕一个中心,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发展体系。着力搭建和推行“产品+服务”的商业模式,为客户提供产服一体化的综合解决方案,以更好满足客户全方位保险保障和服务需求。当前,东吴人寿以医康养服务为重点,不断丰富客户增值服务的内容;以家庭服务为单位,努力提升客户增值服务的获得感;以生态圈建设为桥梁,拓展增值服务体系的广度和深度,提高客户服务综合能力;以客户服务节为平台,提升增值服务的触达能力和回馈活动的覆盖面。
“3”即推进三项变革,重塑市场化、专业化、数字化的经营管理体系。坚定向人才管理要效率要动能,坚定以数智驱动匹配和创造客户价值。
“5”即做好金融“五篇大文章”,在支持科技创新、推动绿色发展、拓展普惠金融服务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和加快数字化转型中不断优化服务体系、提高服务水平和锻造提升服务能力,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。
“7”即实施七大战略工程,资产端加强投资能力建设,稳定投资收益;负债端优化业务结构,提升价值贡献;管理端全面加强资产负债管理和偿付能力管理,促进降本增效。
迈步新征程,东吴人寿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、更加坚定的步伐,昂首阔步于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,矢志不渝地为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贡献保险力量,展现保险行业的责任与担当。
上一篇:
下一篇: